从工业遗址到网红新地标:文创加持,以柔秀钢

日期:04-06 来源:未知

 首钢始建于191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迅速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工人们艰苦奋斗,钢铁厂内涌动的是一片钢与火的世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首钢接到新的使命。新首钢因夏奥而生,因冬奥而兴,如今已成为一个集商业、科技、体育、文旅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


  干了几十年的退休员工重回首钢园,都说已经不认识路了。穿过首钢园时,刘永亮就常常感叹园区变化之大:过去四号高炉底下,穿梭的是运送原料的火车。现在铁轨被拆除,宽阔的马路上,行驶的是试运行的无人驾驶汽车。

  自冬奥会圆满闭幕,首钢园就成了热门“打卡地”——今年春节,首钢园总人流量达到了20.6万人次。

  首钢的搬迁、转型发展之路,与两场奥运会紧密相连,新首钢因夏奥而生,因冬奥而兴。十年前,首钢园内西十筒仓片区启动改造,随后冬奥组委办公园区、“四块冰”、首钢滑雪大跳台等项目先后落地,老钢城添上了冬奥的“新IP”。2022年的冬奥会,更是将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这里。

  而今,“后冬奥”时代的首钢园内,服贸会、中国科幻大会落户于此,游客与无人驾驶汽车交错。高炉改为发布秀场、厂房改为冬奥配套建筑、发电站改为咖啡馆……冬奥元素、科幻与科技,创新代替钢火,作为新鲜的血液流淌在首钢园。

  昔时的工业遗产,正在以崭新的方式融进北京城中。

  首钢

  首钢始建于1919年,前身是石景山钢铁厂。为保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首钢搬迁方案,同意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经改造,新首钢如今已成为一个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

  走进首钢园 随手拍大片

  走到首钢园内宽阔的十字路口处,刘永亮时常想起二十年前作为普通工人的自己。烈日当头的夏天,首钢园三号高炉旁,20岁出头的他正在把火车车厢一节节连上,火车拉着几千摄氏度的铁水去往钢厂。熔化的铁水像近在咫尺的太阳,烤得人脸滚烫。

  那昔日热火朝天的“十里钢城”,如今已矗立起十几米高的LED大屏。火车穿行、高炉滚烫、钢花四溢的画面,都被定格在另一个时空里。

  如今的首钢园,已成为了一个集工业文化、旅游娱乐于一体的工业旅游“打卡地”。很多人来到首钢园遛弯、遛娃、拍照、跑步,工业遗产旅游已成为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的新方式。

  首钢子弟李女士就是其中一员。虽然从小就跟着父母进首钢,但她还是第一次和这些钢铁建筑离这么近。“首钢园太好拍了!”她说,这里“随手拍几张都是大片”。

  社交平台上流传着不少关于首钢园的“打卡攻略”——当一名游客来到首钢园,可以怎么玩?

  “懂行”的游客都知道,最快了解首钢园全貌的方式,莫过于从空中俯瞰,将星罗棋布的工业遗存尽收眼底。从首钢厂东门新址广场进入,一路往北,大约走5分钟的路程,便来到了全长约3.4千米的“空中步道”(首钢高线公园)。

  这条由蒸汽管道等组成的工业架空管廊,几乎贯穿整个厂区。这里过去连接着不同生产环节,如今工业架空管廊及通廊系统被改造成“空中步道”,连接起新首钢的不同功能区。在传承工业特色风貌的同时,可以为访问者带来不同层次的观景、休憩、健身体验。

  除工业旅游之外,“后冬奥”时代的首钢园区交出的答卷,还包括服贸会、中国科幻大会落户园区,吸引256家企业入驻,注册资本总额近400亿元;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星光奖”等40余项大型活动在这里举办;超过100万人次参观了首钢滑雪大跳台,2023年春节总入园人流量达20.6万人次。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谈及首钢园发展蓝图——新首钢地区要加快建设“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做好新首钢工业遗存和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打造首钢科幻产业集聚区。

  老钢城变身“新IP”

  首钢始建于1919年,前身是石景山钢铁厂。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迅速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石钢”工人艰苦奋斗,钢铁厂内涌动的是一片钢与火的世界。

  北京申奥成功后,为改善北京生态环境,推动钢铁产业布局调整,首钢自觉服从国家奥运战略和北京城市定位要求,实施钢铁业搬迁调整。2010年,北京市成立了首钢规划建设及产业调整领导小组,将首钢园区改造列为市政府折子工程,加快推进首钢园区的转型,首钢开启新的篇章。

  刘永亮见证了这一过程。2010年12月21日,首钢石景山厂区最后一座生产中的高炉——一号高炉熄火停产。至此,首钢石景山区的钢铁生产主流程全面停产,逐步转移至河北曹妃甸。刘永亮身边不少同事就报名去了曹妃甸厂区继续工作。

  由于父母身体不太好,孩子年纪尚幼,一番考虑后,刘永亮和一批工友留在了首钢园,看护机器设备,工作进入到半静止状态,没有了生产钢铁时期的忙碌。

  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加大对石景山首钢园区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先后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冬奥组委办公区等项目建设,帮助首钢园区强化综合服务功能,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提供重要支撑。

  消息传到了刘永亮耳中——首钢园内西十筒仓片区要改造为冬奥组委办公区。他又开始忙活起来,组织施工,拆除原先储存煤炭、矿粉的料仓以及设备的钢结构,将筒仓与冬奥功能适配。

  曾经存放炼铁原料的筒仓、料仓被改造为冬奥组委办公区,内设冬奥主运行中心和交通指挥中心,成为冬奥“大脑”。2016年5月,冬奥组委一期正式入驻首钢园西十筒仓片区的5号、6号筒仓办公,成为落地首钢园区的第一个“客户”。

  2017年,首钢与国家体育总局签署《关于备战2022年冬季奥运会和建设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首钢园区内建设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利用精煤车间等原有建筑,首钢园改造出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冰壶四个训练场馆,用于冬奥赛前国家队的训练,这就是俗称的“四块冰”。

  冬奥会这一强大IP的入驻,彻底扭转了人们对首钢老工业区的认知。冬奥组委办公园区、“四块冰”、首钢滑雪大跳台等项目的落地,不仅为工业遗存注入了新魂,也积极推进了首钢园区的转型发展。例如,由首钢电厂主厂房改建的香格里拉大酒店,成为冬奥会官方接待饭店之一,依托冬奥机遇所活化的“体育+”业态,成为了当今首钢园内三大主要产业之一。

  工业“迪士尼”破圈

  2022年2月8日上午,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在首钢滑雪大跳台以第三跳惊人的发挥,拿下其在冬奥会的首枚金牌。她凌空而起的身影后,4座灰色的冷却塔成为夺冠画面的背景。

  一时间,最美水晶鞋、时空雪飞天、工业迪士尼、京西新地标等美誉纷至沓来,代表了中外媒体以及运动员们对首钢滑雪大跳台的盛赞。

  “工业迪士尼”破圈的背后,北京对于“新地标”的打造筹备已久。2017年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时任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指出,首钢地区应成为城市复兴新地标。

  为落实中央领导批示和市委市政府领导指示要求,市发展改革委会同西部地区“三区一厂”等单位,多次调研,征求意见,编制了《加快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 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行动计划(2019年—2021年)》,经市委市政府同意,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

  2019年落成的首钢滑雪大跳台,被打造成为世界首个与工业遗产相结合的奥运场馆。有着“雪飞天”之称的大跳台由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原首钢发电主厂房、冷却塔及原首钢制氧厂厂房。冬奥会期间,旧时的制氧主厂房被改造成为综合服务楼,冷却泵站成为验票安检大厅和赛事管理办公区。

  冷却塔带来的震撼画面也非偶然。早在滑雪大跳台的规划选址之初,它的作用就已被纳入考虑。据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高级工程师周婷介绍,设计团队一直在首钢园里“摸爬滚打”,把工业遗存现状摸清楚之后,制定了分级分区的策略,以决定“是强制保留、建议保留,还是可以拆除”。

  工业遗存的特色价值、外观结构等状态是否完好以及在工艺流程中的重要性,是设计团队判断遗存该如何保护的主要考虑因素。

  在周婷看来,这几座冷却塔是首钢园西侧天际线重要的一部分,有效丰富了园区天际线层次和空间景观。“它们充分突显了工业特色基调,完美地体现了首钢园区山—水—冬奥—工业遗存和谐共生的景观风貌。”她说。

  2022年3月19日,时任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到新首钢地区调查研究,部署谋划后冬奥文章。他指出,滑雪大跳台在冬奥期间惊艳世界,是首钢工业遗存和奥林匹克完美结合的新地标。要谋划好后续利用,积极引入国际冰雪赛事,向社会公众开放,讲好新首钢故事。

  三号高炉成“秀场”

  除去“锈垢”后,首钢园的三号高炉,如今成为了最“秀”的地方。

  2023年3月底,北京的“吹面不寒杨柳风”轻轻卷起园内树木的枝条,冷却的三号高炉早已停止了轰鸣,静静伫立在路边。人们走在平坦开阔的道路上,总忍不住端详这座高炉:独特的铁锈色带着浓郁的工业风情,粗犷的线条框住暗红和哑黑,整个建筑低沉又有力量。

  2018年1月,首钢内的工业建筑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首钢园内主要工业遗存有高炉、转炉、冷却塔、煤气罐、焦炉、料仓;运输廊道、管线,铁路专用线,机车、专用运输车;龙烟别墅。首钢园现存四座高炉,三号高炉是冶炼体系中最典型的一条生产线,对国家钢铁产业贡献巨大,是一座“功勋高炉”。对于工业遗存来说,植入新的功能是保护与利用的主要方式,三号高炉被率先改造。

  工业遗产是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的见证,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知识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首钢的工业遗存保护和开发利用,也受到了北京市高度重视。

  在三号高炉身上,“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被具体化。“保护”是第一个步骤,既要保存其工业原貌,也要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周婷介绍,因年深日久,高炉被锈蚀得厉害,要先用高压水枪清洗除锈。随后要涂上首钢团队研发的一种保护漆,可达到90%的透明度,能够像琥珀一样,将钢制外表面包裹起来。这样既能将锈迹斑斑的原貌封存,又可以防止高炉继续腐坏。

  三号高炉内部有效容积达2500立方米,如此大型的工业构筑物改造为民用建筑物,在国内外尚无先例。三号高炉改造项目总设计师薄宏涛在阅读两万多张图纸后认识到,保护一个“钢铁巨兽”需要考虑诸多细节:主要炉体结构和铁锈色钢质外表面需要保留,但高炉内原本管路密集,以前的炉渣、炉灰怎么处理,保留哪些、拆除哪些还得全面梳理。经过反复推敲,首钢团队决定,一至三层原本分别为高炉的出铁平台、操作平台和环形吊车平台,根据规划将其改造成为一个大型“秀场”——多功能展示空间。

  2018年11月23日,奔驰新车发布会在此举办,这是三号高炉在改造后的“首秀”。工业遗迹极具张力的线条吸引了无数目光,发布会效果超乎预料。

  周婷介绍,在这场发布会后他们意识到,高炉内有释放更多可利用空间和平整场地的可能,适合做发布会和秀场,于是就朝着这个方向改造。如今,三号高炉已经成为知名的时尚秀场,2022北京时装周首秀、2022年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等活动纷纷在三号高炉举办。

  用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的话说,首钢过去曾以它的钢铁产品助力这座城市的成长,如今,首钢工业园区的复兴会进一步推动北京的发展。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更是指出,首钢改造的历程“可以证明奥运会如何助力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

  硬核园区激活想象力

  首钢园被称为“科幻之城”,科幻及其相关产业是园区转型后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首钢园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地方,园内巨大的工业建筑成为科幻“赛博朋克”风格的外显,吸引了一批批科幻企业入驻。

  2020年中国科幻大会上,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签订了《促进北京科幻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围绕首钢园打造科幻产业集聚区。科幻产业集聚区以首钢园工业遗址公园为启动区,包括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的金安科幻广场,以首钢园一号高炉SoReal元宇宙乐园、服贸会10号馆元宇宙体验中心、百度Apollo无人自动驾驶等为代表的新场景空间。

  目前,园内已经聚集了航天科工智能院、中国移动咪咕、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元宇宙前沿技术中心、光场公共技术平台等一批大中小企业、一批公共技术平台、一批创新型场景,给厚重的工业建筑注入了活力。

  首钢园里,由一号高炉改造而成的“SoReal超体空间”即将亮相。它不仅定位于华北最大虚拟现实体验中心,也是一个将VR/AR技术和工业遗存结合的国际文化科技乐园,为市民游客提供沉浸体验潮流科幻产品。

  “我们现在正和首钢园内包括‘Soreal’一号高炉在内的场地合作,帮助他们提高科幻场景中的声音体验。”全景声(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潘兴德说。这家落户首钢园的科幻公司,已经为《独行月球》《明日战记》等多部电影打造音频,有别于传统影院的左右环绕声,全景声增加了垂直的维度,使得观众能够更加身临其境。

  晚上在首钢园散步时,潘兴德常会在夜幕中看着工业建筑的光影。“在我们参与制作的电影里面,也有很多未来工业。在首钢园内近距离欣赏历史上的工业建筑,它们营造出的厚重氛围,对我们是有启发的。”

  北京瞰瞰智域科技有限公司CEO徐庆也觉得,搞前端科技研发需要新鲜感、需要探索,而首钢园内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可以激发灵感,“这里跟在高楼大厦办公很不一样。我们是做光学视觉影像的企业,工业建筑景观对头脑是一个很好的刺激。”

  徐庆在几年前就来过首钢园,他登上三号高炉的观景台,俯瞰整个园区的风景。“当时就定下来公司要入驻首钢园了。站在三号高炉上,想到多年前我们就能把这么一个大铁疙瘩焊接好、运转起来,而那个年代又主要靠人力,所以感觉高炉也是一个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事儿,这跟我们创业很像,很有共鸣。”他补充,在冬奥之后,首钢园的整个设施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交通方便、有山有水,广阔的园区也让人有一种“闹中取静”的感觉。在冬奥会结束后,瞰瞰智域成为第一批搬进首钢园的科幻公司之一。

  政府层面也在不断提高“首钢园”和“科幻”的适配度。2022年,《深入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加快推动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公布。其中提出,将聚焦新首钢地区、京西示范区等重点区域,聚焦科幻、AR/VR等特色产业,强化做精做深,做细做实。

  今年北京市两会期间,石景山区区长李新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如今的新首钢已有商业、智能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创意等产业集聚。过去一年里,服贸会首钢园专题展览等59场重大活动在此举办,同时还有众多首店、首发活动。这些为整个地区带来新的活力,首钢园也获评“夜京城”特色消费地标。

  他表示,下一步,石景山区将紧抓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实施的有利契机,把新首钢更新作为引领工程、重头项目、动力之源,打造“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

  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首钢园。这里已从工业厂区转变为一个年轻、现代的综合园区,完成了蝶变。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单菁菁的话说,曾经的“十里钢城”,如今已转型为一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首钢情结”的大型工业遗址生态文化园,成为北京城市深度转型的重要标志。

  “我觉得科幻产业是面向未来的。一些科技基于科学的想象力,然后来展望未来。”潘兴德说。


上一篇:在海上,他一年见证七八千次最后告别
下一篇:让患者去指定药店拿药,医院此举有无问题?

联系我们:中侦之窗
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